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方法对有头部外伤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积极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有4例确诊后经股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进行栓塞治疗。3例保持了患侧颈内动脉的通畅,1例行瘘口远近端的颈内动脉闭塞术;3例患者应用1个球囊,1例应用2个球囊。结果4例患者瘘I:1完全闭塞,临床症状缓解,1例于首次术后12h症状再发,再次行栓塞治疗后缓解痊愈。结论DSA检查是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金标准;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手术组2006年1月~2014年5月间接诊的4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其中35例分别采用了3种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另6例进行了随诊观察。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其中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的病人复发,2例未治疗的病人动脉瘤增大。结论治疗组和观察组做统计学分析(P0.01),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与小脑后下动脉的关系及对侧椎动脉的发育情况等因素来选择不同的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普通DSA及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对比分析普通DSA及3D-DSA的影像学结果。【结果】共发现31例患者41个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血管内治疗、定期观察等治疗方案。【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用于颅骨缺损的修补材料种类较多 ,大体可分为自体骨和人工材料两类。包括自体颅骨瓣、髂骨、骨屑碎片、钛板、绦纶硅胶网片、有机玻璃及骨水泥等多种材料。对这些材料的使用效果临床评价不一。我院从 1 993年 5月至 1 998年 5月采用自体颅骨片、有机玻璃和绦纶硅胶网片三种材料对 1 1 4例颅骨缺损进行了手术修补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1 4例 ,男性 95例 ,女性 1 9例 ,年龄1 0~ 62岁 ,平均 3 4.6岁。缺损原因 :4例为脑膜瘤、颅骨骨瘤手术后 ,1 1 0例为颅脑外伤减压术后。缺损部位 :颞区 4 8例 ,额区 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实施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15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和复查情况。 结果1例患者在预阻断时,多普勒提示血流下降50%,但电生理未提示异常,提高血压,未予以术中转流;3例患者电生理及多普勒同时提示低灌注,予以术中转流后均好转。术后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复查未见再狭窄。 结论多模态监测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降低重度脑室出血的死残率。【方法】对重度脑室出血的病例行双侧脑室插管尿激酶持续冲洗、腰池持续引流及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2例重度脑室出血病人,存活18例,死亡3例,治疗过程中因经济原因放弃冶疗1例。有效率85.7%,2例病人因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结论】及早疏通脑室系统梗阻是脑室出血的治疗关键,双侧脑室插管尿激酶持续冲洗、腰池引流及开颅手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oppen入路切除天幕裂孔附近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采用Poppen入路切除天幕裂孔附近病变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疗效。分析患者病灶全切除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患者术前与术后早期的KP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病灶得到全切,2例次全切除,术后未见明显的脑功能损害加重表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早期KPS评分改善,术后早期都80分,术前与术后早期的KP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能生活自理。结论选择Poppen入路切除天幕裂孔附近病变是安全、有效的,该入路手术视野宽敞,能在直视下操作,距离短;减少对重要静脉血管,静脉窦的损伤;减少对脑组织牵拉,降低脑组织的副损伤。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合适的手术人路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41例椎管肿瘤患者的不同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病例经椎板切除术或半椎板切除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136例(96.5%),次全切除5例(3.5%)。本组神经系统症状好转139例(98.6%),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0.7%),无变化1例(0.7%),无手术死亡。结论椎管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环节;手术应在MRI影像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半椎板切除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脊柱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本院1992~1999年280例有血气分析或血氧饱和度资料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两组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阙思伟 《中外医疗》2012,31(27):3-4
目的探讨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治疗疗效观察研究。方法对该院自2003—2009年收治的78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有84.6%预后较好,15.3%患者重残及死亡。出血后0~24h手术的患者其致残及致死率均显著低于其它两时间段手术患者(P〈0.05),术后患者复查颅内血肿、血块基本消失;有22例患者复查MRA显示动脉瘤消失。结论尽早的确诊并早期手术,以及术者所拥有的丰富的显微外科手术经验和技术,都可减少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机率,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